老窑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价格。就拿前段时间来说,一等白绒贩子一百二三十块钱一斤收购,供销社稍高点,但是把关很严,稍有参杂就到了二等甚至更低。而省绒线厂收购的价格是二百二,也就是说,钱都让大贩子赚了去,最后吃亏的是老百姓。”龙浩继续汇报。

“哎呀,我问了老百姓羊绒的价格,觉得一百二三十块可以了,却没想到绒线厂会那么高收购。”麦主任微微摇头。

“问题不在于绒线厂的价格。绒线厂涨价,贩子也会跟着涨。绒线厂降价,贩子同样也会降。无论绒线厂多少钱收购,贩子都会给自己留足利润空间,吃亏的永远是老百姓。”

“投机倒把,是不是这种情况?”方书记扭头问副县长。

“这个……”副县长有些吞吞吐吐。

“方书记,这个帽子还是先别扣了,咱们听听小龙的。”麦主任制止道。

“这是第一点。我再汇报第二点,就是如何做。说到底,这些贩子是市场行为,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市场调节。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的提高收购价格,最大限度的把利润还给老百姓。比如绒线厂二百二收购,那就一百八九甚至两百左右从老百姓手里收购,这样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而收购者也不会吃亏。”

“人家一百二三收购,你两百收购,这中间差了那么多,怎么叫不会吃亏?”副县长问。

“首长,有一个名词,叫广种薄收。”龙浩看着副县长。

“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