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闪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实弹试验也是在海军基地进行,“深蓝”兵器研究所将生产出来还没有来的及上漆的电磁炮驾驶了过来。

是的,虽然没有移动电源,但兵器研究所制造的电磁炮是移动版的,只要接上基地的电源系统就能使用。

这台试验用电磁炮是由一台导弹发射车改造而成,上面没有硕大的导弹,换成了一只有两条导轨的电磁炮管及电磁炮的基座。

电磁炮管可以控制着上下左右各个角度移动,意味着电磁炮战斗时候炮弹在射程范围内可以覆盖的区域很广且可以灵活选择。

同时,这样意味着对操纵的射手要求比较高,因为射程比较远,仰角和方位角度稍微有一点点不同,炮弹击中的位置会相差很远。

所以科研组设计的电磁炮发射都是由车载的人工智能控制,发射的电磁炮操纵员只需要输入目标的坐标位置即可,人工智能会自动计算,且将军方信息后台所支持的当地区域天气参数考虑进去,选定最佳的仰角和角度。

当然,电磁炮加入人工智能控制这方面是由这方面最强的方逐溪完成,理论上,就算是最大射程的500公里左右,由人工智能控制的电磁炮炮弹着陆点和目标位置相差误差不超过3米!这是传统的火炮远远比不上的。

海军基地,今天万里无云,是一个适合试验的好日子。

海边测试场地,工作人员已经将电磁轨道炮连接上了基地的电力系统,并进行了调校,电磁炮随时可以开炮了。

方逐溪和简学钦他们几个科研组的头目走向电磁炮,和他们一起走过去的是军方的高层观察团,为首几个都是军方的绝对大佬,都是可以左右军方武器系统装配的强力人物。

方逐溪也认得其中一个大佬正是上次主持测试卫星反导系统“雷霆1号”末端拦截洲际导弹试验的那位首长。

那位首长也认得方逐溪,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教授再次刷新了他的认知,人原来可以优秀到这种程度的。

作为科研组组长的简学钦将介绍试验内容的任务交给了方逐溪,用他的话说是方逐溪形象好,颜值高,实际上却是他有心想提携这位后辈,让他在军方高层中的份量更重一些。

而且解决电磁炮关键难题的方逐溪,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

对于简学钦的安排,方逐溪也没有理由推辞,就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众人在里电磁炮300多米远的观察点停下,这里有两台电视,一台是近距离直播电磁炮,让大家不用靠近也能看到电磁炮的细节,另一台则直播着试验标靶处的情况,那里有一艘残旧的渔船在海上停着,充当这次试验的标靶。

由于射程太远,靠目光是不可能看到炮弹发射以后的命中情况,所以只能采用测试船在标靶处远处观察,将拍摄到的画面通过直播传送回来。

方逐溪检查了一遍电磁炮,又电话连线了测试船,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