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地方官学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诏诸州、府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允许设置县学。崇宁元年(1102年)要求所有州、县一律置学。崇宁三年确定“增县学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各学教官称教授,州学二人,县学一人。

宋朝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经义和诗赋。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改进,主要是设置主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这就是各路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校,每年前往各州县巡视一次,考查教师之优劣及学生的勤惰,全国各学一律采用“三舍法”,由县学生选考升入州学,州学生可贡入太学。这其实和后世也差不多,相当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

宋朝提倡大兴地方学校,以县学为主,这是官办学校,当然民办书院也很多,当时官办学校,本为国家培育人材,而且贫家子弟,以上学为最佳之出路,所以大多数贫民子弟都会选择县学,因为学费很少。就像是后来的义务教育。

而书院就不同了,它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学校,学费高得吓人,一般人家的孩童是上不起的。当然文山书院不一样,它是陆放翁为培养更多国家栋梁之才而创办的,除了陆家自己掏钱维持,还有很多官商赞助,特别是那些从书院走出去的学子,都会赞助母校。所以文山书院的学费跟县学也差不多,但是要进入文山书院,也是非常不容易,每一名学童要经过三道考核,合格者才可以入学。

这时候的学校,也有类似后世学校的奖学金。各地的书院和县学,生员都要出些钱米入学,有的是一边读一边耕作,书院虽然也像雨后春笋一般成立,却也没有衰败之势。官办的县学,考试成绩优异者,将由朝廷为其出学费,供食宿,当然这个比例是较小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余的,就要自己出学费,但是可以免除徭役。

书院也有这样的办法,那就是成绩优异者,免除学费,还要奖励。当然民办的书院,这个比例就更小了。

文山书院除了考试诗经策之外,还要考武艺,但是入学考试的三道题,其中两道是诗赋和经义,另外一道就是武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