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祖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普净迈步进门,向一闭目老僧施了一礼,便带着自己步入了其中。在路过老僧的时候,鲁肃仔细观察了一下。

但见其盘膝坐在一个破烂的蒲团之上,身上穿着同样破旧的灰布僧衣,双眼紧闭而深深地陷入了眼眶,皮包着骨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具干尸,像貌十分吓人,鲁肃不敢多停留,学着普净的模样施了一礼,匆匆赶了上去。

抬眼望去楼内布局精致,整个大厅六边形,中间空着做讲经之用。四周绘有壁画,有人间百态,有天人讲道,有地狱熔炉等图案暗合六道轮回。头顶上高悬着一座莲花大吊灯,顶部绘着鎏金八角形莲花藻井

沿梯而上,二楼为静室是坐禅悟道之用;三楼是个阅读之所;四层则是正宗的藏经之库,有二十多万经卷之巨,其中还有很多珍贵资料和手抄孤本。

游览完毕已近黄昏,吃过晚饭各自就散去了,只是鲁肃手上多了一本厚厚的书籍名曰《大安奉典》,此书全面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与发展史。

抱着书在油灯下慢慢研读了起来,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完成每日必要的修炼之后自己洗洗也醒了。

寅时击鼓鸣钟,寺院里的每个和尚开始了一天的早课,鲁肃也起来在院中练起了拳脚舒活一下筋骨,便出门随意的转了转。

都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高大的俗家大汉,也学着普通僧人一样笨手笨脚的那里念经打拳,似乎还很专注的样子,没错这个人就是老胡,还真把自己当成一个和尚了。

在后面观察了一阵儿就离开了,并没有打扰他。老胡有事可做,自己也不用替他操心了。

和尚一般是过午不食,鲁肃也是入乡随俗,中午并未让斋堂特意为他准备食物,但是还是有一个小和尚把午餐送到了阁楼。

问询了一下才知道,是方丈亲自吩咐斋堂按照普通人的一日三餐,为自己准备,鲁肃心中十分感激,并让他带去自己的问候。

这小和尚字号“弥生”,就是第一天给自己领路的那个小和尚。按照方丈的交代,他以后就负责自己在寺期间的起居饮食了。

弥生今年七岁,他是老方丈在寺门口发现的,当时还是个婴儿,在深秋的早上又湿又冷,但是他却不哭不闹,只是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眼前这个人,老方丈将他抱起慧眼微开,感觉到此子与佛有缘,便将其留在寺中扶养至今。

吃完饭又到藏经楼又借了几本书回来观看,弥生是沏茶递水形影不离,这可比老胡强多了。

掌灯之后普净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告诉了自己一个意料之中的事儿。开光之人最后还是选择了李灏缘,时间就定在半年以后,对此鲁肃并未感到有什么失落。

普净和方丈都希望自己可以留下来一起观礼,鲁肃略做思考便同意了,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在寺中磨炼一下自己的心性,也许在武学还可以更进一步,为接下来的事儿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