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炜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释,受制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低下,古代的人民大众很难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更别提多余的精力去思考或改变现状。这也难怪历史难以记住普通人的身影,但我们都不能忽视,所谓的"英雄"都是出自人民,他不能凭空出现,也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变革的所有事项——离开了人民群众依然无法实现宏图伟业。

初高中阶段的历史课上都介绍到一个人类史的重要节点——工业革命。虽然试卷和题目中没有对"工业革命的起源思考"作出要求,但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古中国的科技水平不输于中世纪的西方,但十八世纪的工业曙光却选择出现在英格兰的中部地区。

偶然看见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词"开智",让我恍然大悟。

这里的"智"不是进化学上的智力,而是思想,换句话说,开智就是发动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对比工业革命前后的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狠狠地钳制住了人民大众的思考,即使有余力进行相对深入的思考,但只要与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稍有出入,就会把它掐灭在萌芽的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看似短时期内没有意义,但人民大众没有这两股精神力量的导入,欧洲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无法成功,倘若人们未曾听过"人生来平等","神性也是充满人性"等进步思想,放任"君权神授"的腐朽思想蚕食人民大众的精神,那谁又会为资产阶级革命献出自己的力量没有人民大众的支持,旧王朝的统治依然存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如何发展更何况无数的先进发明创作,都是来自人民大众,没有他们的成果,又如何诞生新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本书首发:塔读&—免费无广~告,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因此,人民大众的在近代以前的力量绝对不可忽视,步入近现代的历史绝不能少了人民群众的身影。

二近代以来的人民力量和形象

近代以来的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大众所追求的已经不仅是吃饱饭、看得见下一顿,而是精神的上层建筑。

这里以殖民地历史终结为例子。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尚未稳定下来,冷战的阴影也望不见尽头,但非洲拉美的独立运动却如火如荼地展开,虽然背后定然有其他因素的推动和影响,但精神追求对于自由和独立的想法已然不可抑制,1990年拉米比亚脱离德国的控制,宣告着为欧洲几百年间的资本原始积累作伥的殖民历史结束。

同一世纪的中国也一直进行着人民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的封建时代,却因为武装力量不足被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此后短短十数年间,袁世凯欲图称帝,张勋也妄图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各自盘踞一方,人民群众生活可想而知水深火热。

时代已经不是封建帝制可以挟制。新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让人民的膝盖不再轻易弯曲,虽然也有不少人一时间无法接受“皇帝的消失”,辫子被剪掉依然“留着辫子”,但封建帝制一切的政权最终被消灭殆尽。

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经历了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内镇压对外讨好的生活,人民群众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正如政治课本中提及,“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当党和人民群众站在一块的时候,其本质还是“人民群众才是真正书写历史的人”。

而建国以来所有国内的成就伟业,无一不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的双手所创造的——鉴于文本资料的长度,此处也不宜过多赘述,但总结起来依然是为人熟知的理论“集中力量办大事”。

首发-:-塔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