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的丑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在爱国和科研的道路上,我并不孤单,有很多同志陪着我。”

于敏之后,是有着“稀土之父”称号的徐光宪大佬,他说道:“燕大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我获奖的工作都是我的学生和研究团队一起完成的,我只是这个集体的代表。”

之后是屠呦呦:“1969年1月,我第一次接触了代号为“523”的抗疟药物研究项目,就认准了“523”任务就是自己的担当,当时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负重托,把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就这样一直工作至今。”

……

看着视频里的老校友们用朴素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想时,全场非常的安静,大家能感受到这些简单话语里的质朴情感和坚定信念。

随着采访结束,张南壹指挥棒轻轻挥动了一下,前奏响起,合唱开始。

“wu~oh~oh~”

“wu~oh~oh~”

一阵吟唱,伴随着苍老的声音和有节奏的钢琴乐,仿佛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也是在回忆过往的美好。

“1898,壮丽篇章开启

自强不息,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博学审问,慎思才能明辨,

勤奋严谨,求实才能创新……”

“少年”这首歌,张南壹改编的歌词,更加契合燕大110周年的校庆主题,以及燕大的校风精神。

舞台上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们,唱得非常的认真和投入。

与此同时,大屏幕上播放的,是他们年轻时或帅气或美丽的形象。

曾经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国家和事业,奉献了所有,如今白发苍苍,依旧大声的在舞台上歌唱。

台下的观众们,有的感动于老校友们的信念和奉献,有的感叹于时光的流逝,一股无声地情绪,在礼堂里流动着。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坚守初心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