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年啊,元代哪有什么正儿八经的青花器?都是民用粗瓷,那也不能叫古玩。陆老板这件呢,仿永宣的青花发色很不错,这······还不如不做款儿。”倪玉农不紧不慢说道。

try{ggauto();} catch(ex){}

“掌柜的,你说它既然仿得这么好,干嘛还要做个元代的款儿呢?”莫小年这算是反问。

倪玉农笑了笑,“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变后,来买咱们古玩的洋人越来越多。青花器是抢手货,加到元代,都是为了更好地糊弄洋人。”

“这么说,您也见过带着元代至正年款的青花?”

“不要说简单几个字的年款,写了二三十个字供奉纪事款的青花瓷我都见过。”

“这类东西市面上不多吧?”

“我不是告诉你了么,这种赝品,主要是用来蒙洋人的,他们看字多更愿意出钱。咱们自己行里,相互少有买卖。”

“明白了。”

莫小年的心口有点儿紧。

民国时期,确实有一些元青花精品流出国门,因为国内的古玩行不认啊。

就连顶级行家都认为:元代没有堪称艺术品的青花器,发色幽蓝浓重的苏麻离青钴料,是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才带回来并用到瓷器上的。

他们不是没有见过元青花,如果不带款儿倒好,大多会当成永乐和宣德青花,这样的肯定重视。

如果带元朝的年款,那就像倪玉农说的这样,会当成仿制的赝品。

但是,流出国门的元青花,却逐渐引发了国外学者的研究。

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森,根据华夏瓷器收藏大户——大维德的一对“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发表了一篇文章:《明以前的青花瓷》。

这篇文章暂未引起太大波澜。

直到1952年,美国一个叫波普的博士,结合华夏流出的元青花和土耳其托布卡普宫的数百件元青花,发表研究成果之后,元青花才受到全世界研究华夏古陶瓷学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