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王立国之后,情系黎民,辛勤操劳,积劳成疾,不到两年就死了。武王早逝,传位于儿子姬诵,是为成王。姬诵此时才十三岁,而周朝国家新立、诸事初创,一个孩子难以胜任,故此武王的四弟周公旦不避嫌疑毅然摄政,代成王处理国事,这下流言纷纷,都说周公旦要夺取帝位。

当年文王长子伯邑考,为救文王早卒,故文王传位次子即姬即武王,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霍叔处为八子。诸子之中除武王外周公旦最贤慧,因此一直被武王带在身边为良辅。商、周时王位可‘传位于子’,也可‘兄终弟及’。‘传位于子’则为姬诵,‘兄终弟及’则武王之下应为管叔鲜,故管叔鲜对周公旦摄政极为不满。此情被武庚察知,巧言煽动管叔起兵争王位,于是三监皆叛,纠合着武庚一同造反,一时间天下大乱,许多原来被征服的势力也一窝蜂全起来叛乱了。

这之后那周公遭的罪就别提了,累的跟三孙子似的,用了三年时间,把这帮王八蛋一个一个全都收拾了,诛杀武庚,斩杀管叔鲜,流放蔡叔度,霍叔处废为平民,其他造反的再全打服了。之后再乘胜追击,继续扩张、武装垦殖,光是在东方就灭了五十余小国,一直打到海边。

周公摄政,这一晃就是七年,周公旦把天下收拾得利利索索、清清平平,这时成王也长大了,周公旦就把摄政大权主动归还给了成王。圣人啊!中国从古到今好像就这一例,后世再没出过这样的讲究人。有人作诗曾经说过:这要是周公旦在摄政半道上死了这事儿还就说不清了,后世准是个乱臣贼子的名声。实际上当时就是成王也几度猜疑、误解过周公,周公都曾被迫逃亡过,但周公为了大局默默的坚持到了最后,他不但感动了成王、感动了周国,也感动了历史和我。归政三年后,积劳成疾的周公撒手人寰、含笑而终。

成王时,同样是为了巩固政权、保证扩张,在平定三监之乱后,成王在周公的帮助下进行了规模浩大的二次封建。这一次封建,齐、鲁、燕各归其位,都从河南境内迁了出来,同卫、晋一起各镇一方,成为屏卫周朝党++中央的大国,其它公、侯、伯、子、男诸等级国不一一列举,《苟子·爪效》记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同时,周公在成王的委托下,由召公设计,在洛水南岸新建筑了陪都洛邑(今洛阳),因洛邑之地在天下之中,以为天下诸侯进贡朝会之便。这是成王有德,施便民之政,故此洛邑也被称为‘成周’。而周都城镐京则被称为‘宗周’。

成王之后,是为康王。

成王之后,是为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