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幄初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祖父是个和蔼谦逊的老人,和邻居的关系相处的都很融洽,虽然平时和外人的话不算多,但总是言简意赅。唯独看见我这个孙子来了,话才变得多了起来。也许是人老了,祖父总喜欢回忆过去的往事,记得有一次,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晚清的时候,海州城有一个管盐的官吏,三十岁的时候,在本地的政绩做得不错,很得朝廷的认可。一次,他被派杭州公干四年,这个盐官也算是个中级国家干部,一般外派可以带着家属。盐官的夫人是海州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她的父母和亲戚都在本地,海州是北方城市,离杭州有两千多里距离,夫人不愿意陪盐官去南方杭州这么远,于是就留在了本地照顾父母孩子。盐官没办法,一想反正只是四年公干,时间说长也不算长,于是就只带了几个随从,前往杭州赴任了。

单说那盐官到了杭州,对江南风物无心观赏,一心只铺在公事上,不出一年,就渐渐有了几分成效,朝廷所交的公事都逐渐有条不紊地安排妥当。他见公事已经步入正轨,心内略宽,一日闲来无事,想想自己来杭州以来,一直也没好好游览一番南方的美景,于是就换了一身便衣,带了一个随身书童,携了几两碎银,兴致勃勃地出游了。

那杭州古称临安,又叫钱塘,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都,真是物华天宝,美不胜收之地。更有名景西湖三面环山,四堤浮水,东邻主城区,南隔钱塘江,四季分明,晴雨相间,十景各擅其胜,文人骚客留诗若干,谁不心驰神往。那盐官乘着兴致,让书童雇了一艘小船,渔家载着二人泛舟于西湖之上,遍览钱塘,盐官平时久忙于公事,今日偷闲,得见胜景,一时胸襟开阔,乐不思蜀。

盐官乘船游湖,越游越有兴致,不觉已到了黄昏时候。到了西湖小瀛洲,他见岛上灯火通明,在酒家吃饭的游人不少,真是个好去处,便让渔家停船,自己算了船钱,带着小书童上岛,打算也找个酒家吃上几杯。盐官看湖边有个酒家名叫观月楼,建筑雅致,也适合观赏风景。于是进店上了二楼,选了一个靠窗子的小雅间,唤来酒家的伙计,点了一盘西湖醋鱼,一盘东坡肉,另外两盘时蔬凉菜,又温了一壶花雕黄酒。让书童在旁边用饭,自己一个人自斟自饮起来,几杯酒下肚,盐官兴致盎然起来。他本也是个酷爱诗文之人,见窗外正值玉兔东升,西湖波光粼粼,那三潭印月的美景就在当前,千古同时,果然名不虚传。盐官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又犯了文人的那点老毛病,非要题诗一首。寻思了良久,这前人的诗文俱已题尽,自己一时想不出来佳句,无奈非要附庸风雅一回,琢磨了半天,终于吟出了两句:

舟载波光点点徊,秀堤如带慕瀛台。

无奈,当时文思不继,一时续不出下句来了,小书童在旁边看这老爷尴尬的样子,不禁心里也是暗笑。盐官转念一想,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何必强拼硬凑,不如权当作一个对联罢了。

高兴之余,又唤来岛上的酒家,拿来笔墨,趁着酒兴,大笔一挥,就把这么两句,题在了小瀛洲的酒店墙壁上。盐官酒足饭饱,一天的游览也是心满意足,于是高高兴兴地带着小童回自己的官署去了。

谁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两句诗,后来倒引出了一段佳话。

原来,那钱塘城不但物阜民丰,更是人杰地灵之地,坊间多有俊流才子。盐官题诗两句,虽不算是一语惊人,

却也算是中规中矩,说来也巧,不知是哪个路过酒店的好事之客,正好看见这盐官的两句诗,一时高兴竟然续了下面两句诗出来,也题在了酒店的壁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