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春耕过后,已是雨过天晴。大雨过后,不同的人心态迥然。有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有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王志山低头之后,很快抬头看天。摸着被扁担压得红肿的双肩,他拿起书本,走进书的世界。书本和扁担,成了压在他身上的两副担子。日子的艰辛,让他分明地感受到,生命所能承受之重。卸下其中一副,他担起另一副。这副担子是书本。与扁担相比,读书成了轻松的活。他咬牙朝着目标狂奔,像是挑了空担子,争分夺秒,奔走在田间地头一样。

距离中考的时间无多。他期望中考过后,能像春耕后卸下肩上的担子一样,丢掉厚重的书本。

稻谷茂盛地生长在或宽或窄的田埂之间。聆听溪水的流淌,感受着飞来飞去的燕子和鸟儿的鸣叫,王志山一点点变得安详。在放下担子和拿起书本的一瞬间,他恍惚着,又是一个轮回的景象,一切仿佛没有改变。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天翻地覆。只有经历了轮回的人,才明白获得和舍弃,已成往事,才会有机会再去揭开下一段爱恨悲欢的序章。

中考前的校园安安静静。外地学生大多早早离校,回原籍考试;本地补习学生有忙着到派出所改名的。他们要以新名字考试,避免因放弃前次录取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可能。

紧张的还有家长们。中考前要填报志愿。按“考试考学生、志愿考家长”的说法,填报一所理想的学校,成了家长们的重大抉择。

不少家长找上黄伟志和李树仁,问着孩子的成绩,讨教报志愿的事。

来为王志山的填报志愿的,不仅有王清远,还有法院工作的表哥廖幼华。双方起了争执。王清远要王志山去读中专,而廖幼华劝王志山读高中。廖幼华据理力争道:

“老囊瓜的成绩不读高中,可惜了。老王家就他学习好。多读三年高中,将来再考个大学,他不成问题。那就让他去读高中,将来成为王家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让他去读个中专,有什么意思?像我,读到高中生就上班,在单位够憋屈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中专生不像你们那个时代。你那是第一批老中专生,当年吃香,放现在不行。下一步中专生在单位,有可能是要被淘汰。本身中专生垫底,弄不好,下一步得靠边站。再者说了,中专生在单位地位低,干的是牛马活,待遇差;不像大学生,就因为人家文凭高你一等,晋升机会、提干机全成了人家的,在哪里都高人一头。这次要是不让老囊瓜读高中去考大学,会误他一辈子的!”

王清远想着再让王志山读三年高中,家里怎么办?他心头发麻,声音低了许多:

“我看中专行了。不是我不想让他读高中,是家里条件不允许。你看,他两个姐姐该嫁的都嫁了,剩一个妹妹在读书,供他上大学,我那点工资怎么够?供个大学生要多少钱!不是我们这种家庭受得了的。算了。先端个铁饭碗再说、先端个铁饭碗再说。现在单位鼓励在职深造。如果囊瓜以后嫌中专文凭低,想深造,将来有的是机会。”

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回到家,三婶发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