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治丧后,王清远回了单位。家里的煎熬,再次留给了身怀六甲的三婶和孤苦的王家兴。三婶担心老人缓不过来,不时好言相劝,让王家兴渐渐从丧偶之痛中挣脱出来。想着再不能拖累三婶,王家兴一咬牙,拿上仅有的积蓄,去和王清灿一同吃住。

自此,三婶和大女儿王平凤少了老人的负担。王清远除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给王家兴外,其余的如数交给三婶。三婶真正拿到了王清远的工资。随着二女儿王平仙出生,三婶早早下地干活,又成了村子里的壮劳动力。

王清远远在外地,小家庭全由三婶一人支撑。大女儿王平凤最苦。三婶忙着抢工分,她得照顾妹妹,每天背妹妹上学。妹妹不懂事,在她背上撒了尿,尿湿了王平凤后背。她害怕同学和老师笑话她,不敢进教室,躲到窗外站着听课。

熬到小学刚毕业,王平凤缀了学。

这年春节,生产队里来了供应肉的食品公司。王平凤嘴馋,偷偷去拣肉摊案板上的鲜肉,放在嘴里嚼味道。有人看到这一幕,跑去给三婶带了话:

“三婶,你还不赶快去看看你家平凤——她是不是饿坏了,拣生肉吃呢!”

生肉怎么能吃?!三婶吓坏了。她放下手里的活回家,拖回王平凤。想到婆婆揣着钱临终也没有喝到肉汤的教训,她索性请了半天假,将家里的老母鸡宰杀了,随便做上全家人爱吃的糯米粑粑,叫王平凤请来王家兴,全家坐到一块吃肉。

王家兴虽然老了,胃口却不减。他最爱吃三儿女媳妇做的糯米粑粑,和着鸡汤,一口气能吃下五、六个碗大的粑粑。吃饱了,想着王清灿媳妇待他的刻薄,他满是感怀,悄悄抹了眼泪。

四年后,三婶为王清远下儿子王志山。儿子的降生,给了三婶希望。虽说她不是重男轻女,但一想到男孩将给家里带来的劳动力,三婶高兴,连左邻右舍也跟着羡慕。三婶干活抢工分的劲头更足了。

王清远人在外地,一时远水解了不近渴,不能为三婶分担。孩子还小,一家人的重担压在三婶身上。三婶拖儿带女,凭她一副肩膀、一双手,难以撑起一家四口的开支,不时超支。王清远一成不变的几文铁工资,带回家,只够付清超支款。三婶继续泡在苦水里,苦苦拉扯着孩子们过活。

日子的清贫与绵长,成了王清远对三婶堆积的亏欠。

俗话说“愁生不愁长”。儿子王志山一天天长大。王志山三岁这年,王清远将他接到工作单位,好让三婶腾出手来抢工分。两地分居多年,王清远原本早过了返乡的期限。可一场十年浩劫,打乱了一切,也让他回家团聚的日子,遥遥无期。

王清远工作的调动,三婶无能为力。她最为揪心的,是女儿们大了,却没有一个象样的闺房。看着她们一天天长大,却大大小小挤在一间楼房,三婶心怀愧疚,多了建房打算。碰巧生产队有了指标,要给房子成问题的人家地基,三婶提出来要批新地基。

听闻消息的王清灿夫妇找上门来,劝说三婶,让她买老爷子留给他们的老房子,由他们来批地基建房,这样一举两得:既省了三婶身为一个女人建房的麻烦事,又好让他们搬出去腾给三婶老房子。三婶没钱,双方说好了以工代补,由三婶出劳力帮四弟家建房,折抵房款后,余下的再付现款。

三婶的娘家人听说此事,举家反对。娘家长子廖树枝,特意跑来劝说三婶,要建房自己基,缺钱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