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天的好莱坞,最后决定电影内容的不是导演、编剧、明星,而是观众!试映会的观众反应已成为好莱坞修改影片和拟定营销计划最重要的标准,为将风险降到最低,电影公司不得不在电影正式推出前再三测试、反复修改,务必讨最多人的欢心。

“你懂的,我一向不赞成观众来决定电影走向。莎士比亚还说过一千个读者里面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么多的观众眼力肯定有各自不同的地方。我可不想去听这些人的意见回来把电影改的面目全非。”杜克对自己拍摄、制作、剪辑出来的电影有着充足的信息,可却拗不过托尼的一再要求。

托尼作为一名负责人,他必须对整个公司负责,尽可能的在上映前将《宿醉》的好口碑给打响,这样才能树立起院线方的信息,尽可能的多放映几场,而不是全部都丢给《绿巨人浩克》。

试映会由专门的市场研究公司主办,并不是由银河电影公司进行的,银河电影公司只需要保证电影资源没流传到外界即可。先,他们到公共场所挑选该片的目标观众来参与,男女观众的比例都非常一致,也不管职业如何。他们先不泄露影片名称或内容,让观众看片前完全客观。350名观众进场后,看到的是音响效果、音乐,甚至对白尚未完成的版本。某些制作人或者导演甚至会坐在观众里面,亲身感受他们最真实的反应。

影片结束后,观众填粉红色的问卷,最重要的是前两个问题:一、整体来说,你对本片评价如何?优?很好?好?普通?糟?二、你会推荐给朋友吗?绝对会?可能会?不确定?也许会?也许不会?绝对不会?

问卷填完之后,研究公司立刻将每个答案变成分数,计算成绩,同时部分观众留下来深入讨论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试映结束后,普通导演依观众反映重剪重拍,几周后以新版本再试映。营销人员拿到问卷结果,准备预告片时自然强调观众喜欢的笑话,避开观众反感的镜头。

因为这些缺陷,许多导演对试映的价值存疑。伍迪-艾伦、奥列佛-斯通、罗伯特-阿特曼等大导演在合约中都明定不准电影公司试映,但平心而论,试映将观众反应科学化地加以分析,对于润饰影片及策划宣传的确有帮助。

特别是像《宿醉》一样的喜剧,如果观众在该笑的地方不笑,表演或剪辑就是有问题。观众不笨,他们没有导演要的反应,通常是因为导演的沟通技巧不行。当然导演会抗议生切活割地以数字分析电影是侵犯了他们的创作原则和艺术良心,但当一部片的投资到达上亿时,艺术良心要开始学着跟票房考虑共存。否则以后没有人愿意投资拍片,艺术良心就只能供在家里。好莱坞是一门生意,它的目的是卖能讨好最多数人的产品。如果导演不能接受,他可以转行去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工业--艺术电影。拍小成本的艺术片,不但能尽情挥个人理念,更容易在正确的定位下找到知音。

随着成本节节上升,好莱坞试映会对观众的依赖会逐渐升高。好莱坞电影会越来越像好朋友的婚礼:熟悉的面孔、固定的程序、令人忘掉现实的酒精,和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