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卷江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西晋末,也正处在于这个小冰河期。

证据是:晋的一百五十馀年中,也是旱霜连年,其中夏霜夏雪的年数竟达六次,春秋霜年数竟达十多次,冬季大雪奇寒的年数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没有「冬无雪」和「夏燠」的记载,而从晋成帝咸康二年(西元336年)迄东晋亡(西元420年)的八十馀年间,也没有雨灾的纪录,而旱灾的次数却有三十多次

可见,晋的这次小冰河期是第二次小冰河期中最严重的一次。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记载史册的证据

夏霜,夏雪以及连年冰冻的记载:晋书武帝本纪:「武帝秦始七年(西元271年)

五月雪.」「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

郡国陨雪伤榖.」「武帝太康八年(西元287年)夏四月陨霜,冬十二月大雪.」

「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夏四月,陇西陨霜伤麦.」「武帝太康十年(西元

289年)夏四月,八郡国陨霜.」;晋书惠帝本纪:「惠帝元康元年(西元291年)

六月,雝州大旱陨霜.六年三月东海陨霜伤桑麦.」「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

夏六月,秦州雍州陨霜伤稼.」;晋书成帝本纪:「成帝咸和六年(西元331年)八

月成都大雪.」;晋书康帝本纪:「康帝建元元年(西元343年)八月大雪.」;晋

书安帝本纪:「安帝元兴二年(西元403年)冬十二月酷寒.」由晋书的记载,可

见气候非常寒冷.

◎大旱的记载:晋代的旱灾次数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严重的,晋书五行志曾记载自晋太康二年(西元281年)到惠帝时的十年间,每年都有旱灾的发生,其他的大旱还有:「晋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惠帝永宁元年(西元301年),自夏及秋,并州大旱.」「离石大饥.」「人民流移日散,十不有二.」「惠帝时,天下连年乾旱寒冷,饥荒频频,百姓很多都饿死了,惠帝曰:『百姓何不吃糜.』」天灾不断,加上皇帝的昏庸,让国计民生更加恶化,最後终於招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的汉人大量迁徙到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中原沦陷於五胡长达一百数十年.

还有一个典型的列子就是北方的竹子消失不见了。

对了,我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干旱会发生什么,蝗灾!我马上会在下面说到这个,请稍等。

大家再试想一下,这样的环境下,农民如何耕种?游牧民族如何放牧?老百姓要吃饭,官府还要收税,大族也要压迫,如何生活?民不聊生是真实写照!

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南方还有蜀地比较稳定,气候也还好,还可以过过日子,所以南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指的是对大族而言,老百姓当时大多是不明白这点的,虽然中原苦寒,但是为什么当时的人还都要去北方找刘琨和王浚呢?这两个人又是谁,我在接下来会提到。

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南方太偏僻了,即使是西凉都要比都比南渡好,所以当时的流民和大多的小族是选择去北方的,而许多大族选择去南方的比较多,这里面有王导的功劳,但司马越的功劳更大,这些以后都会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