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青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听说颜值高的宝宝看不见我 周氏手指翻飞, 很快绣出一条纤细的叶脉,“十八娘的命也苦,嫁人才一年就守了寡。杨小郎的头七过后, 张家人要把十八娘接回娘家养活, 杨家人不答应,非要十八娘给杨小郎守节……“

李绮节听得咋舌,现在是永乐年间, 朝廷奉行与民休息, 应该还处在鼓励人口生育的阶段, 乡里人竟然强迫女子为夫守节?莫非程朱理学已经影响到偏远的瑶江县了?

周氏冷笑一声:“十八娘年纪轻轻的, 让她给杨小郎守一辈子的寡,就是张家肯, 我这个外人都舍不得!“

李绮节默默叹息一声,她大概能猜出接下来的故事了。

周氏接下来的讲述印证了李绮节的猜测:张家人断然舍不得让如花似玉的张十八娘守一辈子的寡, 毅然决然把她接回张家, 预备为她再挑一户好人家改嫁。杨家人看张家人油盐不进, 恼羞成怒, 和张家断绝姻亲关系。乡里人议论纷纷,整天把十八娘不肯为夫守节的事挂在嘴边, 畏于闲言闲语, 张家只得把十八娘送到山上的庵堂去静养。

从前乡下人家穷苦,寡妇再嫁,不是什么难事。等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寡妇反而不好嫁了。比如杨家那样的人家, 随着家业的一步步壮大,开始注重门第规矩,寡妇如果不为夫守节,就会被说三道四。读书人更是讲究,谁家寡妇再披红绸嫁人,他们连那寡妇的兄弟族人都跟着一起鄙视,甚至会当面把人家说得抬不起头。

周氏一边娓娓道来,手上绣花的动作依旧稳当熟练:“十八娘上山之后就没下来过。山上清苦,张家人平时只会派个婆子到山上去送些衣物米粮。几年后,庵堂里的尼姑找上门,张家人才知道,十八娘已经偷偷搬出去了。张家人到处打听,最后在县里找到十八娘,那时候她刚生了个儿子。张家人以为十八娘被哪家浪荡公子给骗了,追问孩子的爹是谁,十八娘不肯说。一直到她爹和她娘闭眼,她都没说出小郎君的身世,只说孩子的爹是个好人,因为家里不允许他娶一个寡妇进门,她和小郎君才会流落在外,等小郎君长大成人,孩子的爹肯定会接他们母子回家。“

李绮节听出周氏话音里对张十八娘的同情,心里有些诧异:张十八娘不肯为丈夫守节,后来又无媒苟合,和陌生外男生下小沙弥,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惊世之举,可能会受万人唾骂的。按理来说,周氏应该很厌恶十八娘才对,可看周氏脸上的神情,对十八娘没有一丝鄙夷,有的,只是对十八娘的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