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旅人妞妞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郑邦的兄弟之争以及因此引发的郑卫之间的纠纷,对当时之人来说,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静湖,虽微起波澜,却转瞬归于平静。接下来的一年多,诸侯们安心于处理邦内事物,天下虽未消兵祸,却少见大邦之间的纷争,至少鲁侯鲁息姑是这么觉得的。

鲁息姑的主要任务还是服丧。先是为父服丧,一年小祥,两年大祥,等马上就要过年除服了,他父亲的夫人,太子鲁允的母亲子氏又因病薨了。先丧父后丧母的少年是哀痛欲绝,做兄长的鲁息姑加倍安抚鲁允,且决定同穿齐衰孝服,让自己的丧期又延长了三年。

夫人子氏算是英年早逝,走的可惜。同样是宋国嫁过来的鲁息姑的母亲子氏,因为年纪已老,病情在这一年的冷冬之中反复迁延,最终也病死于转年的春天。

这次轮到弟弟安慰哥哥。

其实鲁息姑并不是特别悲痛,她母亲寿算已足,又得儿子在病中以及临终之前于床前尽孝,没带什么痛苦就去世了。但鲁允不知,这个只有十岁的孩子刚刚经历了丧父丧母之痛,对此已能感同身受。他用心用力的宽慰兄长,就像之前鲁息姑宽慰他一样。

鲁息姑看着这个小大人努力做着成人才能做的表情动作,好笑之余也觉得欣慰。鲁息姑曾经有两个儿子,可惜都没长大就夭了,现在的他,把这个太子弟弟当做了自己的后辈。他接纳着这个弟弟的关心,回报给他长辈的照拂,年若父子的兄弟二人因此常常互诉衷肠。鲁息姑告诉鲁允,等他长大了,鲁息姑就提前隐退,让他即位,以完成父亲的遗愿。

半大孩子鲁允对兄长的承诺深信不疑。他说,他会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他的兄长,并且以兄长为榜样,做一个像兄长一样的好邦君。

鲁息姑内心苦笑,连他都不知道怎么做邦君,哪有什么榜样给孩子看。让人送走鲁允,鲁息姑想着今日他听说之事,看了看还早的天色,还是派人去找了也在孝中的前鲁国正卿、公子鲁益师之子众仲来。

早在先君惠公改葬的时候,鲁息姑去请教病中的鲁益师,关于如何应对来会葬的卫侯之事。鲁益师当时自称老病无能,且将他自己的继承人众仲推荐给了鲁息姑。

众仲和鲁息姑年龄相仿,素有贤名。他帮鲁息姑分析了当时郑邦与卫邦的局势,结合鲁邦自身的情况,给出了以服丧为由,推辞天子伐卫之诏,私下里交好卫侯,做出一定承诺的方略。这个交好卫邦的思路正合鲁息姑的胃口。只不过之后公子鲁豫没有得到他的允许就擅自出兵助郑讨卫,让他失了脸面。

众仲谋划失策,内心多有自责,但鲁息姑并不在意,仍多与众仲往来。鲁息姑需要一个智囊,他的摄政之路艰难,缺少帮手。众仲也希望得到邦君赏识,毕竟等他丧期结束,也就要在朝堂上某个位置了,而邦君的支持是他仕途上最大的助力。

但不知为何,这对君臣虽然互相看对了眼,却一直没机会交心,君臣之间仍是客气中留有余地。但鲁息姑总觉着,随着二人互相了解的增多,他快要彻底收服这位贤臣了。

------------------------

众仲没有穿孝服而来,这是对邦君表示尊重。他端坐一旁,等待鲁息姑的问询。

“我听说,宋公让他仅有的两个儿子出居郑邦,此是何意?”

这是近来的一件大事。宋公于垂老之年将儿子逐于外邦,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是不想传位给儿子。结合宋公的邦君之位是传自其兄宋宣公,当可以判断出,他是想把君位传给宣公之子了。但鲁息姑对此事内情仍不了解,更因为他就是不合常礼的“摄政称公”,所以对他邦不合常礼的继承之事也有兴趣,于是就招来众仲为其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