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北壶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曾琴西从包子里咬出一粒姜,轻轻磨了半天,缓缓说道:“葛校长还未到退休年龄,即使到,学校可以留用,教育局已经决定,你任六中校长,葛红旗同志任党高官。”

车向煌冷不丁暗暗想到:敢情你已经部署好了,就等我上你的船,摇你的橹了。

吃完早点,曾琴西带着车向煌进入了这座名园。

车向煌没有想到曾琴西对整座园林有着极为精深的了解。他们一路走过竹林,品赏了许多竹种,有象征健康长寿的龟甲竹;有象征一家和顺的慈孝竹;有宜于观赏,长着烟云斑点的黄秆乌哺鸡竹等,颇让车向煌心旷神怡,不仅想起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正是以画竹凸显人生,一首《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读之让人不尽慨然。

来到竹径尽头门洞前,门洞之上赫然题着“竹西佳处”四字,乃出于姜白石词中佳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竹西佳处”进入巷道,闻着两侧清香的金桂、银桂,车向煌更觉神清气爽。曾琴西一抬手,作个邀请姿势,谓此道乃“迎接贵客”的‘迎贵大道’。两人驻留‘迎贵大道’片刻,拐入风巷,经丛书楼,摸摸楼前的芭蕉树,已经进入园内最精华的地方:春夏秋冬四山。

所谓四山,并非真山,乃是用四种不同的假山石构建,在造园手法上称作“以小见大”,清人曾力评钟扬诸多园林以叠石为胜。

进入春山,曾琴西并没有过多介绍,只是说:我们回头再细品。在春山宜雨轩前拍了两张照片,两人朝夏山走去。

曾琴西拉着车向煌,非要他站在夏山的莲池边上,以身后那块鱼丑石为背景,来张特写。车向煌拗不过他,便摆了两个姿势。曾琴西认真地调好焦距,咔嚓咔嚓连拍几张。嘴里又是OK,又是茄子。看来曾琴西算个摄影好手,那部单反抓在手上挺重,长长的镜头像小钢炮。这曾琴西真是鬼精细,自己本来想发难发难他,哪晓得被他这些糖心行为收拾的服服贴贴,心情早已一片阳光灿烂,怎么还好意思再说难过话呢?

这家伙,又非要自己在夏山鹤亭上拍照,说什么此处鹤舞云霄,神仙福地,妙语连珠听得自己笑眯眯的。看来,我车向煌这辈子是被他拿捏准了。拍完照片后,两人爬上抱山楼,此楼与夏山山顶东面相连,另一端则接着秋山。一楼抱两山,称之抱山楼,名字果然很形象。看着曾琴西一副殷勤的样子,车向煌心里倒有些不是滋味。唉,看来做领导的也不容易呀,一碗水要端平呀。

走过楼上一条长长的走廊,他们来到了秋山跟前。

依照曾琴西的提示,下秋山有四大口诀:直道不通曲道通,明道不通暗道通。旁门左道不可行,中庸之道万事通。

车向煌当即驳道:“看来你也深谙中庸之道,此道果为真理吗?”曾琴西叹口气:“问题是。一个人能真正做到中庸之道吗?”车向煌听了,颇觉哲理,觉得曾琴西身上好像多了些学者的味道。

车向煌随曾琴西一路尽兴,印象最深的是曾琴西下了秋山后的一段讲解。

自秋山下来,两人步入秋峰下的旱山水意。所谓旱山水意,有天桥,有山壑,以黄山石叠成的玲珑山川,小中见大,极具雄奇险峻,富有画意,在观赏效果上达到了“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最”。会使人产生一种浮想联翩的意象。特别在大雨之日观之,雨水沿山顺势而下,石壁前仿佛有小瀑淙淙流下,令人神往。日积月累,石壁上点点青痕浑然天成,盖雨水流淌所赐。这种造园之法能引发游客之视听感染,不仅让车向煌为之叫绝。

曾琴西指着石壁,告诉车向煌,昔日园主人视石壁为景之壁,又看作人生之壁。园之秋山乃效仿黄山之境,有小黄山之称。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走到山头天又远!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步步不易,如同登山。纵使登上巅峰,却又有俯瞰高处不胜寒的危机。车向煌听至此,不仅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