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十

杜风不愧是美国名校毕业回来的金融系学生, 仅仅几天, 在陈敏娇给出公司展前景设想案以后, 就着手开始了收并与合作, 并且四处招揽人才。

这时候的报业和杂志太过繁多, 也因此而产生了质量参差不齐且没有统一标准的原因。几乎每天都有小报业或者杂志社在濒临破产, 而杜风就是抓住了契机,一口气吞下了一个已处于黄昏的杂志出版社。直接并购比自己开办的容易之处就在于,不用重新找香港政府开具开办资格证和牌照。

对于杜风来说,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他就尽量用钱解决,绝不浪费任何可能赚钱的时间。

当他把这件事告诉陈敏娇的时候, 陈敏娇一下就想起了上辈子的一部电影。《公民凯恩》讲述不过也是个天之骄子自我创业的故事, 从一个报社开始,到传媒大亨。

至于周氏的院线,一口气收购显然是不可能的, 杜风正想办法将之步步击溃。至于如何击溃,这就不在陈敏娇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她全然把公司金融上的决策权放权给了杜风,一是因为的的确确现有流动资金都是杜风自己一手投的, 二是术业有专攻。她和杜风已经商量好,她负责电影环节的起步策划。

杜风享受这种感觉。他不过是把电影当作是商业品, 当作是流动的金钱。而陈敏娇却远非如此,二者配合, 却又刚好合适。

在公司的布局方面, 杜风说是找来了香港老字号的天师测算天命。那半瞎的大爷从来只收499元, 多一块不行,少一块更是不可。听杜风说,那大爷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他窥测天命本就是灾厄,若是收取报酬还超过500,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