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趁着港姐的热度还没散去,吸引观众去电影院买票。

在商讨之下,陈敏娇和郭飞敬敲定了日程安排表。

7月20日到7月28日是前期筹备,八月正式开拍,争取在半个月之内杀青。花上十天的剪辑和冲印胶片的时间,赶着八月的尾巴和九月的开始进行放映。

其实这种速度对于习惯了后世大陆拍片的慢进程的陈敏娇来说,完全是使她诧异和不适应的。但是入乡随俗,她不得不努力改变自己。

在后世,一般来说,从影视公司立项到剧本成形就需要一年的时间了,更别提筹拍和杀青,如果碰上爱扎戏的演员,那么时间还得因为该演员而无限后延。当然,碰上大牌导演例外。

小导演完全是不敢对演员呼来喝去的,甚至可能完全被演员夺权。在后世那个只在乎资本的环境中,演员就算演技烂,只要粉丝愿意买单,制片方就愿意把他们捧着,而导演就必须忍着受着。

陈敏娇在圈子混了好些年,也听过一些传闻。央视有次拍摄电视剧,请来的演员和一个老牌导演吵架,不和。制片方转头换了导演。

这不是陈敏娇想要看到的状况,如果想要拍出好电影,就必须适当的削弱演员的重要性。演员可以是灵魂,却不能是主宰。

中国人爱说慢工出细活,但在英国管制下的香港却习惯了快速的生活节奏。在陈敏娇过去所处的世界中,八/九十年代,多的是不到一月而拍出的香港电影。

那时候香港电影界有个说法,叫七日鲜。这个名号,还是王晶的父亲,王天林导演自己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