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之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菩萨却不会,在菩萨的心中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广结善缘,而善的标准就是法,不仅是善法的四摄六和敬,小乘四谛十二因缘等的无我法,更重要的是大乘的六度万行等利他之法,用佛陀的光明照破人心的迷茫,自觉觉他才是活着的唯一目的,无论人事物如何变幻,也改变不了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的心。

同样的东西,有时候会感觉很沉,有时候会轻一些,这是为什么呢?尘就是心外的一切万事万物,所以保任心性,并用菩萨的观念使人觉悟,极乐不只是往生后的事,而就在当下的信心中,古德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也就是说,活着的信心就是净土。

比如说:一个平常人很容易背动,如果他得了重病,背起来就会难一些,如果他往生了,背着就会感觉非常沉重,这不是物质重量的差别,而是我们的心随外物而动摇,这也是判定一个人是否有修行的标准。

真正的修行人移泰山轻如芥子,但携凡夫却难脱红尘,因为移泰山,脱红尘的不是物质的身相,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量的心灵,保护心性,才是护法永恒不变的任务。

人应该用什么心态来评定一个人呢?佛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说九法界都在一念心中,人的修行就是逐渐地寻找到本心,保护心的能力越强,所具有的法界力也就越多。

佛说:“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而不依不了义”,就是说不要因任何身相物质上的事情,而忘记法的重要,不要因个人的欲望,而动摇摄心为戒的根基,不要因天上的美好,地狱的可畏,而忘记慈悲的心性。

只以我见来评定人生,那只是坐井观天的人,以爱恨欲妄来判断人生,那也只不过是平常的人,只有用永恒不变的心性,来评定人生的人,才能无愧此生,我们觉悟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的修行。

为什么说依靠心不断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成长?人生在世,需要依靠父母六亲,师长好友,能护持我们的身体的是我们现世的父母,能保护我们心灵的,永远是佛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