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仙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下文学www.20qb.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是人类理想的投射,是人类潜能的折光。

就诗歌而论,从屈原的《远游》,到郭璞的《游仙诗》,开始形成一种游仙风尚,到唐代李白等人又大扬其波,各领风骚。到朱代,文人士大夫们已视参禅悟道为一种时髦,如苏轼、陆游等人,不仅有丰富的气功养生经验,而且还将练功中的体验运用于诗歌创作。

吴可《学诗》说:“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由此可见当时的风气。

历史上,许多僧人道士具有相当高深的文学修养,他们传“道”的形式大都是诗歌。

道家鼻祖老子的《淇德经》就是用诗歌写成的。

在道士白云齐编辑的汇集五千四百八十六卷的《道藏》中,诗词形式到处可见。

一般来说,气功境界是人的精神意识超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后产生的特殊功能状态。